1月14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松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非遗贺新春 文脉颂中华——吉林非遗过大年”活动在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此次活动集文化传承、民俗体验与节庆欢乐于一体,为全省人民和全国游客精心准备了一份新春厚礼,让大家在非遗的魅力中提前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本次活动围绕十大主题系列展开,涵盖吉林非遗展、非遗文艺演出、非遗民俗展示、非遗美食品鉴、非遗产品手作、非遗健康诊疗、非遗游览体验、非遗主题宣讲、非遗直播带货以及专家带你赏非遗。活动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唤醒仪式拉开序幕,传承人们在各自展位逐一被唤醒,寓意着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彭氏微刻展区,一场拓印体验活动正火热进行。彭祖述艺术馆馆长张家宁介绍说:“我们带来了省级非遗项目彭氏微刻、彭祖述老先生的松花砚作品以及一系列文创产品。这次活动的亮点是拓印体验,我们将彭老的书法和篆刻刻在松花石上制成拓板,结合已有2000年历史的拓印技艺,让小朋友们能现场感受非遗魅力。”
查干湖冬捕区域成为全场焦点。“运用穿杆引线的方式,当穿杆从入口到达出口后,用绞盘将渔网整个拽出冰面,这样鱼就捕捞上来了。”小小非遗讲解员王涵卓绘声绘色地向游客讲述查干湖冬捕的悠久历史、独特习俗和神秘文化,生动的讲解让游客们在未目睹捕鱼场景前,就已对这项古老的渔猎活动充满期待。
非遗产品手作区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体验区尤其受欢迎。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展现在眼前,仿佛在诉说着独特的故事。现场艺人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鱼皮画,将处理好的鱼皮平整铺在桌上,用工具精心雕琢出各种图案。孩子们好奇地拿起剪刀、针线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尝试制作。一个扎小辫子的小女孩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鱼皮认真刻画,尽管手法略显稚嫩,但眼神中充满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好奇。她开心地说:“鱼皮画太漂亮了,自己动手做虽然有点难,但特别有趣,我要做一个最漂亮的鱼皮画带回家。”
活动现场,长春文旅推荐官“雪饼猴”惊喜现身,对鱼皮画制作兴趣浓厚。鱼皮画传承人热情邀请他一同参与,在传承人耐心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后,雪饼猴拿起工具开始尝试,一开始手法生疏,但很快就渐入佳境。制作过程中,雪饼猴还不时与周围游客互动,称要做一个鱼皮画版的小猴子图案作为给自己的春节礼物,逗得大家欢笑不断。最终,在雪饼猴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别具一格的鱼皮画逐渐成型。
非遗美食品鉴区香气四溢,查干湖炖鱼、朝鲜族打糕、李连贵熏肉大饼、清蒸白鱼、老酸菜汆白肉、满族油茶、蒙古族馅饼等美食摆满摊位。游客们排着队,尽情品尝这些美味的非遗美食。一位正在品尝全鱼宴的游客竖起大拇指说:“这鱼太鲜美了!在这里我不仅品尝到了非遗美食,还了解了很多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真是收获满满。”
非遗健康诊疗区也排起了长队。单氏中医诊疗方法、唐氏理筋手法、蒙医针灸、雷氏正骨、梁氏中医中风疗法等传承人现场为游客提供制药体验、药饮、药膳、中医问诊等服务。吉林省省级非遗项目“单氏中医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单晓春表示:“这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向老百姓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使古老的非遗技艺与文化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与活力,确保非遗在新时代浪潮中得以持续传承、不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时,不远处的非遗文艺演出舞台上,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正在上演。乌力格尔说唱艺人用激昂的声音讲述古老传说,蒙古族四胡音乐悠扬婉转,马头琴的旋律如泣如诉,萨满舞蹈神秘而富有力量。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用精湛的技艺带领观众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世界。
据悉,该活动将持续至2月12日,期间还将举办非遗主题宣讲、电商直播带货以及专家带你赏非遗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宣传推介吉林非遗项目,提升吉林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朱红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注重互动性,鼓励游客动手制作非遗作品,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非遗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搭建非遗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吉林非遗“火”起来,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向所有非遗传承人致以敬意,感谢他们的坚守与创新。
临近中午,活动现场依旧热闹非凡。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非遗的魅力,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这场“吉林非遗过大年”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传承与发展非遗的生动实践,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